读袁枚《苔》感悟(通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常常会对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避免会忘记,不如写篇感悟的文章,记录下来吧。不过,是不是不太会写感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袁枚《苔》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袁枚《苔》感悟(通用6篇)

读袁枚《苔》感悟 1

这几天,大家都被央视一档诗歌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刷屏了,这档节目在绚烂唯美的画面中,以“和诗以歌”的形式,让观众在歌手对古典诗词的重新演绎中领略传统诗词之美、旋律之美以及情感之美,同时还融合了经典的选秀节目点评方式,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大家即席点评,挖掘诗词音乐中的价值表达,使观众领悟古典文化在当下语境下的情感共鸣。其中,一首改编自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在贵州山区支教教师梁俊和大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深情演绎之后一夜爆红,人们不仅记住了这首小诗,也记住了千千万万个如同梁俊老师一样的志愿者,他们如同诗中所歌咏的苔一样,尽管屈身于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很不起眼,可是也会和牡丹一样尽情绽放。正如网友评论所评论的那样“平凡而卓越才是生活的根本,非凡的牡丹毕竟只是少数,它们在变成牡丹之前,也一样追求着平凡与卓越,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本真。”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诗人的.这组咏苔诗一共做了两首,除了这首爆款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之外,还有另一首绝句:“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身居在阴沟污泥浊水中的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它悄悄的问身边的红叶,斜阳是什么?在这首清新灵巧的小诗中,作者用极简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对自然生命的多样品性的欣赏和赞美。正如其《遣兴》诗所云:“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对于从未见过斜阳之美的青苔,诗人是为之惋惜还是庆幸呢?不得而知,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诗的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青苔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它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读袁枚《苔》感悟 2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苔》能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中,它不该是《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光环,也不该全是孩子们的天籁之音,而应是这首歌中所蕴含着的精神。我如苔花一般渺小、柔软,但我的

内心却如磐石一般坚毅而勇敢,尽管我没有牡丹一样耀眼,我也要绽放自己,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正是这种渺小的坚毅冲击了百万人的心。

谁不曾迷茫过?谁不曾失意过?又有谁不曾尝过肝肠寸断的滋味呢?这世上的

人千千万万,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是低到尘埃里渺小的人呢?没有谁是生来显赫,万众瞩目的,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能收获自己的人生。

尽力为空巢老人服务,普通的药费不用支付,每天看望各种病人,将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对待,村里的人都十分感谢她,但她并不止于此,她一直默默的做出奉献,帮助他人。兰小草,连续十多年每年捐赠两万人民币帮助贫苦人民,后来,当人们知道他本名的时候,知道他生活状况凄惨的时候,他已经因病去世了,原因竟然是没钱治病,他把钱捐赠给没钱治病的人,自己却因病逝世,天意怜幽草,他平凡而又渺小,但却勇敢坚毅、平凡伟大,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当地的百姓深深铭记于心,人虽然渺小但爱是无限的,兰小草的爱心传递永远不会止步。

正如在当今喧嚣的尘世间争名斗利之风盛行,却总有这样的一类人,外表平凡,淡泊名利,渺小却坚毅,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无私奉献。渺小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心知渺小,却又不会努力改变现状的人,只要有一颗坚毅之心,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愿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满怀锦绣、绽放芳华!正所谓:“渺小却坚毅,清风恰自来”。

读袁枚《苔》感悟 3

观看“苔花如米小,也学杜丹开”视频后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演唱《苔》这是一首20字小诗,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道诗告诉这群山里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杜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这段视频对我感触很深,不管当下有多差,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片中梁俊老师说:我和这群孩子一样都是从山里出来的不是最帅的也不是成绩最好的哪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但是它们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它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平凡着我们才是最美的。找到一些生命价值,这比我们的外表重要,希望所有人都能像歌里唱的那样,风一来,花自然会开。

刚才看了电视台的经典传唱节目———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几十个来自贵州乡村的孩子和支教的’老师到北京节目现场经典传唱……纯纯的乡音……励志的氛围感动了每一位到场的评委和观众。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说,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不要小看了自己”。在他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能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诚如此言,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感动和生命的意义。

对每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如何放大生命的价值却有无数的可能。大千世界,有的人可能生如夏花,有的人可能嫩如小草;有的人或许含着金钥匙,有的人或许一路被放逐。我们无从选择如何起步,但是可以调整奔跑的姿势、掌握加速的时机、激发冲刺的力量。

生命的魅力正是如此,没有谁生来高贵,没有谁总是如泰山重、一直似鸿毛轻,只要能绽放光华,便是最美的人间图景。

如此,个人的选择不就是代表了生命的方向吗?就像梁俊老师和爱人周晓丹,选择到贵州乌蒙山区支教,给孩子们唱歌、教孩子们吟诗。也许,就是这么两年的时间,就能将一群孩子的命运拉向光明。也像彭金章、樊锦诗夫妇,分离23年、相隔2000多公里,为了守护敦煌文化、留住文脉,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也许,就是这样的坚韧坚守,才让今人得见中华文化中的“敦煌瑰宝”。还有无数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做着不知名的事情,而他们却用自己的选择和坚持,点亮了生命的微光,照亮了生活的大道。

如此,大山的孩子不也能在传颂吟唱中成长吗?孩子代表生命、象征成长、最具希望。困在大山深处,还是看到远方世界?囿于艰难困苦,还是挣破牢笼?懵懵懂懂如静水,还是小溪奔腾像泉涌?答案显而易见,但他们最需要的是看重自己、丰富自己、打开自己。正如春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夏读“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冬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在季节中感受时间、感悟人生。这种精神的长成,何尝不是蒲公英的种子,每一颗都会生根?何尝不能化作前行的力量,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努力的孩子,有一种药可以救我了”?

如此,平凡之人不都小如苔花却又艳压牡丹吗?生命从来不怕平凡,但惧平庸;人生从来不拒艳丽,但耻空放。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人,但挥动的扫帚让城市更美丽,寒风中也有人会送来一碗热粥;你可能只是一名交通警察,不管是岗位上的值守还是应急时的逆行,没有人会忘记万家灯火背后的负重前行;你可能只是志愿者群体的一员,除了制服、袖标、职责外,不会多么起眼,但关键时刻的驰援与陪伴,总能像热浪一样暖化人心;你可能只是为生活而奔忙的务工人员,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心血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希望、都构成了社会建设大厦的基座……你是无数个可能中的一种,劳动者、拼搏者、奉献者、梦想家,身份虽有异同、年龄纵有差距,只要不小瞧自己、不畏难生活,就能赢得出彩。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只有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才能促使生命延长。这个真谛就是——珍惜生命就要珍惜明天,放大生命就要放大乐观,超越生命就要超越自我。在这个新时代,最好的舞台已经搭起,了解并热爱生命就该放手绽放,而它上面只能写着一个“大”字。

读袁枚《苔》感悟 4

古诗《苔》的作者是清代袁枚。苔即使生长在阴暗的地方,但它依旧努力生长,希望像牡丹一样绽放自己的光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出自古诗《苔》,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袁枚。该诗主要描写了苔在没有阳光、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却像牡丹一样生机勃勃地绽放着自己。读罢,我被苔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苔,没有玫瑰娇艳欲滴的花朵,没有牡丹国色天香的姿容,但它拥有其它植物所不具备的顽强生命力,这让它数亿年颠扑不破,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即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依然可以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绽放着生命的色彩。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可很多人面对困难时,却没有苔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在被刘邦打得落花流水时,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竟选择自刎乌江。每当想到此处,我都为那个昔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感到惋惜。如果项羽在“四面楚歌”后,若能听从老船夫的话,暂回江东,养精蓄锐,若干年后,卷土重来,历史的轨迹说不定真的会改写!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今后,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都要时时以苔的精神激励自己,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顽强拼搏。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会像苔花一样绽放出最美的自己。

读袁枚《苔》感悟 5

苔,一种很低等的植物,但是它一生过的却很有精彩。虽然,一生中不像牡丹那样会开出美丽的花,虽然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下,虽然人们都不注意它,但它依然那么执着的生长绽放,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在为社会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前两天,我看了一个缉毒警的故事:一个缉毒警在一次执行卧底任务时,被毒犯发现后,将他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敲琗,肉也被块块的割下来,就这样残忍的被杀了。在开追悼会的时候,他的家人都不敢来参加。因为怕会有毒犯回来报复。

像这样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如:环卫工人,为城市的清洁贡献出一份力量。医护人员,牺牲自己的节假日救死扶伤,抢救生命。还有我们的老师,为传授我们知识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他们就如同“苔”一样,“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是啊,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有一种精神,都会让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我要像在逆境中生的苔一样,勇敢的面对,好好学习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袁枚《苔》感悟 6

一次在《经典咏流传》上看到了一位支教老师带领他的学生们唱出了这首诗,我跟着他们一起唱,很快就记住了诗的全文,优美简单的诗句让我非常喜欢。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白天,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苔藓也要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虽然它开出的花像米粒一样小,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依然凭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让自己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样绽放。

在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也在绽放他们的生命之花。交警叔叔无论刮风下雨都在为我们的出行保驾护航;清洁工师傅无论工作的环境多么差,都像城市美容师一样,让我们的大街小巷变得干净漂亮;建筑工人们无论工作多么辛苦,都要为我们的城市建造美丽的大楼……正是这么多像苔一样默默无闻却又乐观向上的人付出,我们的生活才能这样多姿多彩!

我也要向苔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不挠,想办法克服,做一个勇敢、乐观的人,努力展现自己,绽放自己!

(0)
元安小编元安小编
上一篇 2024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