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案3篇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正确读写小数。

3、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小数的意义教案3篇

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

课件、正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元6角4分=( )元

10元5角=( )元

=( )元

7分=( )元

谁能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小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小数。

3、小数与分数能进行互化。

自主学习(方式)、教师指导方案:

1、看书上第2页认一认。

2、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 ,也可以表示( )。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读出下面的小数,并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0.9读作:

表示:

0.304读作:

表示

0.06读作:

表示:

展示方式:(学习目标中1、2……采取什么方式展示)

1、 抽生回答,集体点评。

2、 小组交流,抽生回答。

3、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检测内容:

填空:

0.2 表示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0.3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0.05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0.009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

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为0.01.

作业:

6页2、3、4题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需要进行测量。

 2.量一量。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组1:黑板长2米多。

组2: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

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学习目标,引出新课。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36厘米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

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在探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4.归纳学生的方法。

(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厘米转化成0.36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

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6.尝试练习。

12克=千克=( )千克

500克=千克=( )千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资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

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二、新课学习

1.名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糖果的质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说说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吗?

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

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平方米、4吨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厘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厘米= 米

引导学生观察:从这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

米=0.80米,还可以这么算,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80100=0.80。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练一练

(2)教师出示1米45厘米=( )米

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你是怎样想的?

首先把1米45厘米写成1. 米,因为1米等于1米,所以1米再加45厘米就等于1.45米。还可以这么想,1米45厘米是145厘米,145100=1.45米。

练一练:

4千米180米=( )千米 7米6厘米=( )米

3.例2

0.95米=( )厘米

可以怎样想?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想一想:1.32米=( )厘米

可以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刚检查调查表时发现了许多错误,你能帮忙把错误改正过来吗?

张佳佳:

体重 3.85千克

身高 14.3米

早晨喝 0.005千克牛奶。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疑问?

(0)
元安小编元安小编
上一篇 2024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