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探索教案[优秀17篇]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对事物进行观察。

2、知道并能说出五官和手的功能。

 活动准备:

有香味的手帕、小袋子、饲养箱。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优秀17篇]

 图意说明:

幼儿从秋天户外活动中学习运用五官去认识环境,并能探索大自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利用五官发现季节的特征,再让幼儿自己动动眼睛、手、耳朵,鼻子,说说这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小朋友对于现在什么季节,他们都不知道,老师告诉他们的“秋天来了”,由于在开学小班适应期里,与孩子们一起做过“小手拍拍”的游戏,因此,我说一个器官,孩子们基本都能够指出来,并能够说出它的名称,如:嘴巴、眼睛、鼻子……)

 二、课堂活动:

1.让幼儿伸出手来,摸一摸桌子,告诉幼儿手可以摸东西。

(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小手,也能够跟老师一起把小手伸出来,我让他们摸摸自己的小椅子,他们都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去摸摸椅子,有的还用小手去摸摸别人的小椅子,很兴奋)

2.让幼儿看一看幼儿用书,告诉幼儿眼睛可以看东西。

(当让孩子们看书后,问他们“眼睛用来干什么的?”大部分孩子能够说出看书、看东西的。)

3.拍拍手,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告诉幼儿因为耳朵可以听到声音,所以才会听到教师的拍手声。

(当我拍拍手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跟着我拍手,我问“刚才老师在干吗呀?”杨苏芮小朋友就说:“老师在拍手。”“那你们怎么知道我拍手呢?”有的说“用眼睛看的”。“那拍手是什么声音的”?“啪啪啪”“你们用什么器官来听到声音的?”“耳朵”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4.拿出一条有香味的手帕,让幼儿闻一闻,告诉幼儿因为有鼻子,所以可以闻到香味。

(我出示了一条有香味的手帕,给每个孩子闻了闻,孩子们都说香。问他们,“用什么闻到香味的?”“鼻子”一部分认真听的孩子在回答。)

 三、课外活动:

1.先带着幼儿到一棵大树下,让幼儿用手摸摸树千、树叶,并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整棵大树及大树的叶子、枝干等。

2.带着幼儿蹲在草地上,看一看草地上有没有小昆虫等,然后问幼儿刚刚看到什么。

3.问幼儿用手摸树干、摸草地的感觉。也可以捡一块石头让幼儿摸一摸。

4.当幼儿都能明白眼睛可以看东西,手可以摸东西后,让幼儿安静。

(我带孩子们来到娃娃城那里的树下,让他们自己去摸摸树,摸摸草,和小树、小草亲近亲近,孩子们好兴奋呀!都用手去摸,张群淳小朋友还告诉我,“顾老师,这个树摸摸是毛的。”“小草好长呀。”“这个树尖尖的。”……孩子们把自己看见的都来跟我说了。)

5.教师随机寻找各种声音,如:风声、鸟叫声……

6.当教师找到声音时,立刻请幼儿听声音,或间幼儿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7.教师可以多找几种声音,让幼儿听,并让幼儿说出那是什么声音,也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其他的声音。

8.带领幼儿到花丛旁边,让幼儿看花的颜色,并提醒幼儿看这是眼睛的功能。

9.再让幼儿闻一闻花香,提问幼儿花是什么味道呢,并请幼儿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鼻子闻到了花香。”教师可以捡一些叶子、石头、花 朵……带回教室。

(在小朋友互相交流后,我就让他们安静下来,用耳朵听听,能够听到什么声音?这时,孩子们都静下来,用小耳朵来听,“老师,我听见小朋友说话的声音。”“听见很吵的声音。”“听见小朋友念儿歌的声音”……)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对事物进行观察以及知道并能说出五官和手的功能。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对于五官倒基本已经知道了,今天通过让幼儿在教室里感受,以及在教室外来感受:用眼睛看大树、草地等;用手触摸椅子、树干、树叶、石头;利用耳朵听听风声及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拍手声、钢琴声;利用鼻子闻闻花的香味及手帕的香味……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体会观察的乐趣。孩子们在观察、感受的过程中很兴奋,也很享受,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我感觉这个活动上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虽然孩子们刚刚上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坐不住,但是,今天这个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以玩玩、看看、摸摸……他们很开心的,因此也能愉快地学。

其实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都是不错的,只要我们老师稍微点播一下,去做引导人,孩子们就会认真地去做,去观察、去分析、去了解。

因此,我觉得,在孩子们的任何活动中,多让孩子们走近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感受到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乐趣!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2

 一、活动内容:

想站立的蛋宝宝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探索使蛋站立起来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秘密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2、让幼儿学习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操作过程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1、熟蛋每人两个(多准备一些备用),事先用蜡光纸剪贴五官,装饰成蛋宝宝。每桌一个盒子,里面装有石头、大米、大小不同的瓶盖、塑料碗、瓶子、积木、沙包、橡皮泥、碎布等辅助材料。

2、录音机一架、《学做解放军》、《开火车》的磁带一盒。

3、情境创设:鸭妈妈的家,桌面小舞台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鸭妈妈的家。

配班老师:(电话响了)“刚才鸭妈妈打了个电话他说最近鸭妈妈生了许多的蛋宝宝,要请我们去做客。鸭妈妈家离这挺远的让我们一起乘火车去吧!”(放开火车的音乐)

到鸭妈妈家,鸭妈妈说:“欢迎小朋友们到蛋宝宝家里做客,我去请蛋宝宝出来,刚才蛋宝宝告诉我,他们很想看看解放军走路的样子,你们给我的蛋宝宝表演一个好吗?”

教师放录音《学做解放军》,全体幼儿起立学做解放军。

2、引导幼儿探索在平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到我的客厅去坐坐”。

教师出示盘子里的蛋宝宝:“刚才小朋友们学做解放军做得真好!蛋宝宝看到小朋友学做解放军那么神气,也想学解放军做立正的动作,你们认为蛋宝宝能行吗?”

交待操作要求:“现在鸭妈妈请每个小朋友都找一个蛋宝宝做朋友。试试看蛋宝宝在桌面上能不能站起来?”

(1)提供给每人一个熟蛋,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探索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鼓幼儿大胆尝试,积极思考。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蛋宝宝在桌子上能站起来吗?

(2)请部分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认为只有将蛋宝宝磕一个小洞,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如果不将蛋宝宝弄破,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

3、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探索使蛋站立的方法

(1)师:“材料王国的有些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也想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我们看看他们是谁?

(2)逐一出示各种辅助材料并介绍他们的名称(活动准备中盒子里的材料)。

(3)鼓励幼儿大胆借助各种辅助材料,自由探索使蛋站立的方法,

“小朋友们可以拿每一种材料试试,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①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使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至少两种),②协助能力差的幼儿参与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至少一种),③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4、请幼儿上来介绍并演示自己是用哪几种方法使蛋宝宝站立起来的,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展示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师:你的蛋宝宝朋友站起来了吗?你刚才都用什么材料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我是用某某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

教师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蛋宝宝站立的各种方法,如把蛋放在沙包上,将蛋宝宝放在瓶盖上、将碎布或手帕揉成一团放上蛋,在瓶子内装入沙子后放入蛋,将积木交叉摆放后放上蛋,将蛋宝宝放在橡皮泥上等等。表扬大胆参与探索活动和积极动脑的幼儿。

5、展示探索的结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介绍已经布置好的“快乐小舞台”,展示幼儿站立好的蛋宝宝,让幼儿围着站立起来的蛋宝宝表演《学做解放军》,体验成功的乐趣。

6、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今天小朋友们帮了鸭妈妈一个大忙,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让蛋宝宝站起来。你们回去还可以想更多的办法让蛋宝宝站起来,然后再告诉鸭妈妈好吗?时间过得真快,天黑了蛋宝宝要睡觉了,小朋友们也该回家了。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3

 【活动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扔掉,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二、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三、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四、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五、结束。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探索。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想想中,理解小水滴变化单中形态(水汽、雨、雪)去旅行的有关情节。

2、激发幼儿对水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环境创设大图书、小图书、多媒体课件

 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水滴变化单中形态(水汽、雨、雪)去旅行的有关情节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

1、这是谁?

2、水滴宝宝会变魔术,你们猜猜他们会怎么变?

3、高数你们,这次小水滴就要去旅行了,看看小水滴在旅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二、自由阅读

1、先请小朋友看,等会请你们来介绍你们看到些什么?

2、引导幼儿与同伴轻声讨论阅读的内容

三、共同阅读

1、小水滴变成了什么?怎么会变成水汽呢?

2、小水滴跟着云妈 妈飘到了哪里?他们又变成了什么?

3、这是在哪里?小水滴落到了北极后,它们又变成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完整欣赏

1、小水滴在旅行的过程中,变了几次,分别变了什么?

2、小水滴真的会变魔术,会变成水汽、变成雨,还乐意变成雪。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是猜测导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地猜测小水滴会变什么魔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是幼儿自由阅读,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图片上的内容,并引导幼儿轻声第与同伴讨论。培养幼儿安静有序地阅读习惯。

第三环节集体阅读,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图书中故事的内容。

第四环节是完整的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知道水滴的变化。反思与调整: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白糖、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3、对白糖和盐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有红、绿标记的杯子各一个;两个玻璃杯里面分别放有白糖水和盐水。

学具:每组幼儿一份白糖和盐、两把勺子、两只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两杯水,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两杯水。请你们猜猜这两个杯水是什么水?

2、请个别幼儿来尝一尝,并提问:它们的味道是一样吗?红标记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绿标记杯子里的水又是什么味道呢?

3、师小结:原来这两个杯子里装着不同味道的水,一杯是白糖水,一杯是盐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白糖和盐。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白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白糖和盐:请幼儿看看这两个碗里是什么,并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哪一碗是白糖,哪一碗是盐?

3、分组操作:请幼儿将白糖和盐倒在水里,用勺子轻轻搅拌,待白糖和盐熔化后问:白糖和盐到哪里去了?(提醒幼儿把使用过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4、师幼探讨“白糖和盐”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

5、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白糖和盐溶化的方法。(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6、品尝调配好的糖水、盐水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讨论)

三、比较糖和盐。

1、教师:白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什么地方不一样?(味道不同)

2、小结:白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熔化到水里,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白糖和盐的味道不同,因此它们用途也不同。

四、了解白糖和盐的用途。

1、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白糖和盐的用途。

2、教师小结;我们家家户户烧菜时都离不开它们。金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盐有食用盐和工业盐;工厂里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那是工业盐,比如:下大雪,马路上堆积了厚厚的雪,会造成交通不便,警察叔叔们就要在厚厚的积雪上撒上一些工业盐来帮助积雪溶化,疏通交通安全行使。

 延伸活动:

除了白糖和盐除了能溶化在水里,请小朋友想想看还有什么能熔化在水里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6

 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

 准备:

各种瓶罐、各种物品。

一、辨别声音:

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

2、幼儿猜声音

二、初步感知声音

1、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

2、幼儿操作

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你们听见了什么?

4、为什么会有声音?

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

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3下,摇得快,摇得慢。

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

三、让空瓶宝宝发声音

1、有声音的瓶宝宝被我们找到了,还有一些没有声音的瓶宝宝也想发出声音来?想请你们帮忙。

幼儿操作,交流:

1)我们来猜猜他的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发出什么声音?

2)摇一摇,听一听,验证

3)你们的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2、小结:原来不一样的材料放在瓶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东西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3、施老师也放了一样东西在瓶子里,你们猜瓶子会发出声音来吗?

4、打开验证并追问:明明里面是放东西的,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

5、总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有声音的,有些软软的、轻轻的东西会发出很轻很轻的声音,所以我们听不见。

四、延伸活动:

老师把瓶宝宝和材料放在区角里,宝宝在游戏的时候去玩,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秘密。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小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难点: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挂图一张。

2、小狗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狗外形特征。

2、出示小狗,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狗,胆子大的可以抚摸小狗。

3、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

4、教师提问:

①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②小狗的生活习性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③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个别提问)

④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导幼儿用简单动作表现小狗的形状和叫声。

6、让幼儿画小狗形状。

7、教师小结。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特征。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鸡和小鸭》

2、小鸡和小鸭的家各一个

3、鸭妈妈与鸡妈妈标识各一个

4、小鸡小鸭图片各一张

5、小鸡小鸭的实物图片若干

6、小鸭和小鸡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播放《小鸡和小鸭》的音乐,提问幼儿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幼;小鸡和小鸭

二、初步认识小鸡、小鸭的外形

师:小鸭、小鸡玩得正开心,忘记回家。天快黑了,它们的妈妈急坏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好么?(出示图标和房子)

师:哪个是小鸡的家,哪个是小鸭子的家?(让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先来瞧瞧小鸡长什么样子?(让幼儿从头至尾观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师:请你学着小鸡的声音把小鸡送回家(叽叽叽)

师:我们再来瞧瞧小鸭子长什么样子?

幼:扁扁的嘴巴、长长的脖子、扁扁的脚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肉连着,连着的这个东西叫做脚蹼。小鸭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

师:小鸡、小鸭都饿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虫子;小鱼和小虾(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粘贴)

三、比较小鸡小鸭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鸡和小鸭,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把他们请出来,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幼:从头至尾一一对比,说出不同(并用身体来模仿小鸭走路)

幼:模仿小鸡的叫声与小鸭的叫声(本领的不同)

四、通过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小鸡、小鸭它们实在太可爱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他们,现在老是给你们准备了头饰,我们和小鸡,小鸭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9

 教育目标:

1.了解一些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 激发幼儿爱好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根据幼儿用书内容自编故事。

2.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名称:

3.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想办法帮帮小动物。

 教师总结:

其实小动物都很聪明,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

引导幼儿看挂图,了解一些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师:这是谁?变色龙遇到危险会怎样保护自己?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保护它呢?

――按照以上方式逐一进行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的独特性。迁移幼儿生活经验,相互交流其他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师总结:

教师保护自己的方法各种各样,有的是利用周围环境来保护自己,有的是用自己特有的本领保护自己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说说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师:小动物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你们平时遇见过危险吗?你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皮球的特征,并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2、乐意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皮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皮球(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有气、气不足的)人手一个,打气筒一个。

 三、活动过程:

1、玩一玩提供各种不同的皮球,让幼儿运用感官发现皮球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有许多漂亮的皮球宝宝来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请你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的皮球宝宝长的怎么样?

2、探索皮球的弹性,师生共同解决皮球滚、拍的原因。

师:皮球宝宝还有许多本领,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一看它究竟有什么本领。

幼儿自由探索提问: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发现皮球会滚。

师:我们一起滚一滚(引导幼儿朝不同方向滚)皮球宝宝为什么会朝不同方向滚。

幼儿:因为皮球是圆圆的师:谁还有不同的玩法?

幼儿:我是拍的皮球跳的很高。

师:因为皮球有弹性,所以我们拍的时候会跳起来。

幼儿一起拍皮球,看一看皮球跳得高不高。

师:你还喜欢什么样的皮球宝宝?

幼儿:喜欢花皮球、足球、篮球、乒乓球……

延伸活动:幼儿到操场自由进行拍球比赛。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有所偏差。如:拿着一只封闭的内有东西的盒子,他会说里面没有东西。因此,我创设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等方法去感知、判断“有”和“没有”,初步理解“空集”的概念。为帮助幼儿理解“空集”这一比较特殊的概念,我设计了“开超市”的情节。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力求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注意在难度上分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在过程设计上,我让幼儿通过直接的探索、体验来积累经验,并用比较简单的语句,讲述操作的过程,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尝试用各种方法感知,判断“有”和“没有”,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透明类、不透明类的各种食品包装若干、有的装东西,有的不装东西。

 活动过程:

一、观察激趣:

观察空货架,激发幼儿做理货员的欲望

二、尝试操作

1、介绍操作要求:旁边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东西,有的里面是空的。每人进一样东西,空的东西不要的。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断“有”和“没有”。

3、交流小结你进的是什么?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的?

三、再次操作

1、鼓励幼儿去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办法再进许多货。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用直接的方法感知。能力强的幼儿各种方法判断。询问个别幼儿:里面有东西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2、相互介绍。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2

 设计思想:

小班幼儿喜欢摆弄东西,对任何东西都想玩玩,摸摸,看看,而对于能够发出声响的东西他们则更感兴趣。结合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自己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了解瓶子里发出的奇妙声音,进一步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不同的声音。

2、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瓶,罐,盒各种物品(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硬币,纽扣,纸,保鲜袋,棉花)。

 活动过程:

一、声音从哪里来?

1、小朋友们,看看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各种瓶各种瓶,罐,盒和部分物品)

2、我们把这些小物品装到这些盒子或瓶子里,摇一摇,听一听,都会发出什么声音?

3、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声音从哪里来的呢?

5、为什么会有声音呢?

教师小结:盒子里或瓶子里有东西时,我们摇动盒子或瓶子,里面的东西与盒子或瓶子发生碰撞,就会发出声音。

二、所有的东西装在里面都有声音吗?

1、是不是所有的东西装到瓶子里都能发出声音呢?我们来试一下?

教师出示材料:纸保鲜袋棉花。

2、让诱幼儿自己动手尝试。

3、你的瓶子里有声音吗?

教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瓶子,盒子里都能发出声音。

三、听辨声音——-游戏《猜声音》。

1、教师提供三只同样的瓶子,分别摇一摇,声音一样吗?

2、分别是什么声音?

3、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一样的瓶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到家后,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还有那些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进一步训练幼儿的听觉及分辨能力。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3

 目的:

1、在不同路面上,幼儿通过实践测量感知汽车的速度。

2、让幼儿初步学会图表统计法。

3、通过此次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准备:

1、玩具小汽车5辆,沙子路、地毯路、玻璃路各5条,底板5块。

2、记录表10张,两种不同颜色的长条纸条各15条,小篮子10个,剪刀5把,大型积木若干。

3、录音机1台,磁带1盒,蓝猫头饰1个。

4、黑板2块,大夹子4个,卡通贴纸若干张。

 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与幼儿相互问好。

2、蓝猫突然出现与幼儿见面,提问引出课题。

蓝猫:“哈,哈,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蓝猫)对,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猫,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听说塘厦中心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今天我就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都很聪明。请小朋友们听清楚我的问题:汽车在沙子路、地毯路和玻璃路上开,哪条路上开得最快呢?”

二、引导幼儿探索在不同路面上感知汽车速度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铺路的材料。

教:“刚才蓝猫说了有哪三条路呀?”

幼:“一条是沙子路;一条是地毯路;还有一条是玻璃路。”

教:“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蓝猫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

2、教师一一介绍蓝猫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并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材料开展讨论测量的方法。(幼儿自由发言)

3、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请幼儿自由组合三人一组第一次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在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4、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现在你们都做完了测试,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哪条路汽车能开得最快?”(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小组图表的答案发言)。教师提出第一次幼儿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请测量得比较好的一组幼儿来示范。

5、幼儿根据教师的小结进行第二次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小结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小朋友,到底走哪条路才是最快的呢?幼:玻璃路。

教:对,玻璃路是最快的。因为玻璃做的路面很光滑,所以汽车在玻璃路上开得最快。但是,小朋友也要注意了,玻璃路很滑,小朋友若是在上面行走是很容易摔倒的。而且,玻璃是很容易碎的,因此玻璃路并不时很安全。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多是用水泥铺的,这样人走在上面就不那么容易摔倒。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把答案告诉蓝猫吧!

三、结束部分

幼儿大声喊蓝猫,蓝猫出现并问幼儿:“小朋友,哪条路汽车走得最快呀?”幼儿:“你走玻璃路回去只最快的,但是玻璃路很滑,开车时要注意安全啊!”

蓝猫:“中心的小朋友真的很聪明啊,那我也有奖品送给大家。(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美丽的贴纸)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做呢?(想)”

蓝猫带领幼儿已开车的形式离开活动场地。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蜡烛燃烧时的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力。

2、了解蜡烛燃烧于空气的关系。

 活动准备:

打火机、颜料水每人一份、每人两支蜡烛、一大一小玻璃杯每人两个,清水一碗

 活动过程:

 一、点蜡烛。

(1)、师:晚上停电了,什么也看不见了,怎么办?(点蜡烛、打手电筒),出示蜡烛:那你们用什么办法来点蜡烛呢?(打火机、火柴)。那么等一会我们使用打火机应注意安全。教师交代点蜡烛的方法。

(2)、先把打火机点燃,然后再把蜡烛拿到打火机上点燃。

(3)、师:那么,点燃了蜡烛,请你们观察,会又什么现象产生呢?

(4)、幼儿点蜡烛,观察。

幼儿回到座位。

师:刚刚,蜡烛点燃,你们看到了什么呢?(有水流出、有烟……)。哦,有的小朋友说有水流出,那蜡烛流出来的水叫蜡油,我们再来看看它的火焰会怎样呢?蜡油油什么作用呢?

教师总结:蜡烛燃烧时会油蜡油流出来,蜡油滴在桌子上可起一个固定作用,它燃烧时还会冒烟,火焰会随风舞动。

 二、自制蜡烛花。

师:刚刚有小朋友说蜡烛燃烧时有蜡油滴下,那么请你观察蜡油滴到水里时怎样的,再滴到桌子上看看。

幼儿再次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教师总结:蜡油滴在水里时浮起来的,像荷叶一样。

 三、蜡烛熄灭。

1、师:刚刚我们师怎样来熄灭蜡烛的?(用嘴吹的,用手扇的),现在,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我用一个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换一个被子,结果又怎样呢?

幼儿动手操作。

2、师:刚刚,我们做了实验,结果怎样呢?(蜡烛熄灭了)。那换一个被子,得出的结论又怎样呢?(还是灭了),为什么呢?

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被子里的空气烧完了,蜡烛也就要熄灭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同样也需要空气,空气没有了,人也就生存布下去了。

3、师:好,现在我们来点蜡烛,用一大一小的玻璃杯同时罩在上面,看看,又会又什么样的结果?幼儿实验。

小结:大杯子里的空气多,后熄灭,小杯子里的空气少,先熄灭。

 四、水中的蜡烛。

师:刚刚,蜡烛和空气做游戏做得可高兴了,现在他要和水做游戏了,你们想看吗?

教师示范:先将点燃的蜡烛竖在盆子中间,然后罩上被子,你可以发现当蜡烛熄灭后,盘子里的水会到被子里去。

幼儿操作。

师:你们有没有做成功?为什么瓶外的水会到瓶子里去呢?你可以端着你的盘子去给客人老师看看,问问卡人老师为什么?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实验,再来讨论结果。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给一些物品加水,观察和探索不同物品吸收水的情况,描述自己发现的变化。

2.观察比较干湿物品的区别,使用吸收水短语,并对吸水与不吸水物品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自主发现和积极思考,将经验延伸到生活中,寻找其他吸水物品。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不同物品吸收水的情况,并描述发生的变化。

难点:区分比较干湿物品区别,并且思考自主分类。

 活动准备

准备:分类盒

水中浸泡有变化物( 面包 饼干 葡萄干 软糖)

水中浸泡无变化物 (石头 硬币 塑料玩具 橡皮擦 )

 活动过程

1.水的魔法

(1)谜语引出水

老师:“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

幼儿猜一猜,结合自己经验,说说水是什么样。

老师:喜欢玩水吗?你玩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幼儿: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老师:孩子们眼中的水,真好玩儿呢。

2.水的魔术

老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老师来变个小魔术,请你们看看,水去哪儿了?

老师将一块泡沫藏于不透明茶杯里,(茶杯倒一倒,让幼儿看一看茶杯里没有水。)

老师把水缓慢倒进茶杯里,泡沫吸收了水,再把茶杯倒转,(配合神秘的表情和夸张语言)没有水从茶杯里流出。(孩子们很专注的盯着杯子,不可思议的神情。)

提问:咦,老师倒入杯中的水去哪儿了?(引起幼儿兴趣和思考,有的孩子要求看一看杯子,摸一摸杯子,没有发现秘密。)

幼儿:兴致盎然,开始讨论和猜测。(老师倾听他们想法)

老师: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呀。 哦,原来你的答案是这样的呢。

老师:你们想知道其中魔法吧,那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活动里一起去探索寻找答案――水去哪儿了?

3.认识物品

老师将准备的物品呈现桌面上

老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这些东西吗?

在哪里见过呢?

幼儿1; 我见过桌上的黄豆,妈妈用它打豆浆。

老师:哦,生活中你真爱观察。

幼儿2: 我见过石头,去河边玩耍的时候。

老师:嗯,很留心周围的事物哟。

幼儿认识各种物品。

老师:看来孩子们都很不错,能认出它们。

老师让幼儿预测水倒入某些物体中会出现哪些变化,幼儿大胆预测,老师倾听孩子的想法。

4.探索水的魔法

讲清操作的规则与要求,幼儿将不同的`物体放入分类盒子里。倒入适量水浸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你放入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呢?

请幼儿运用语言描述新外观,鼓励幼儿用手试试,物体质地是否发生改变,大声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1:我放入了面包,倒进水后。我发现面包在水里变大了。(惊喜的看着水里面包,继续期待变化。)

幼儿2:我放入了塑料玩具,倒进水以后,玩具漂浮在水面上。

老师:那玩具本身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2;(认真看了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哦。

老师:孩子们真用心哦,请你们继续观察自己的物体吧。

分组交流:自己的哪些物体吸收了水?

哪些物体没有吸收水?

请个别幼儿回答,相互看一看水里物体的变化。

5.比较干湿物体

(1)例:幼儿比较水中面包与干面包 比较水中石头与干石头

老师:说说水的魔法,使哪些东西变化了?变成了什么样呢?

思考:怎么样使变化的物体,脱离水的魔法呢?

幼儿1:我把水倒掉就可以啦。

老师:那你试一试吧。

幼儿1:小心翼翼倒出水,似乎还若有所思。

老师:你确定变化的面包脱离水的魔法了吗?

引导让幼儿试着挤压物体,看能否挤出吸收的水分。

利用生活经验,有的孩子说:饼干要去烘干才可以 软糖可以晒干呀 黄豆通过炒干就行了呗。

(2)使用“吸收水”短语说一句话。

老师:孩子们,请你们用“吸收水”来说一句话吧。

幼儿:面包吸收了水,水藏到了面包里。

集体回顾开头魔术

老师:孩子们还记得刚才变的魔术吧,你们想知道奥秘吧。(老师吸引幼儿注意力,拿出茶杯,取出茶杯里的泡沫举起),让幼儿回答,水去哪儿了?

幼儿:哇,老师让我来试试捏捏泡沫吧。(幼儿明白,原来是泡沫吸收了水。)

(3)请幼儿将吸水和不吸水物体分类,放在分类垫上。

老师: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哪些物体吸水与不吸水啦,吸水和不吸水物体都有家哦,请把吸水的放在蓝色垫子上,不吸水的放在红色垫子上吧。

老师小结:孩子们都特别能干,看看桌子上我们分类的物体吧。

水中浸泡有变化物体(豆类 面包 饼干 葡萄干 软糖)

水中浸泡无变化物体 (石头 硬币 塑料玩具 橡皮擦 )

生活中还有许多能吸水的物体哦,接下来比比谁能找到它们呢。

6.寻找吸水物

老师; 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吸水呢?

幼儿区域角里寻找并尝试,(毛巾 纸巾 棉花 防雨布 餐盘 玻璃杯等 )自主探索。

 活动总结

通过小魔术的导入,孩子们充满了兴趣。带着天生的好奇心理,孩子自主投入探索操作活动中,孩子们探索过程一直是观察者,一直是自己兴趣的引导,十分积极主动,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结果。

老师的适时引导和介入,帮助孩子深入的去仔细区分与观察。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程延伸寻找吸水物体,便于经验的巩固,环节由有趣到自主,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孩子跟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在剪剪玩玩中积累初浅的几何知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能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探索报纸纸条的多种剪法。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报纸剪刀图片:望远镜

 活动过程:

一、听《卖报歌》音乐进教室。

老师出示一张报纸。

提问:这是什么?(报纸)

生活中你看见谁喜欢看报纸呢?(爸爸、妈妈、爷爷等)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看报纸?(有新闻、天气预报、广告,有信息等等)

这些信息每天都有,这张报纸是x月x日是昨天的报纸,看过的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呢?(买纸、做手工、出去旅游垫在下面等)

二、做做玩玩

(1)出示望远镜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你能用报纸做成望远镜吗?(幼儿用报纸卷成望远镜,并给幼儿鼓励)

(2)请幼儿想办法能把望远镜做的比刚才长。

提问:你能用同一张报纸把望远镜做的比刚才长吗?(把报纸打开、从一角卷等)

三、幼儿探索用报纸剪纸条的多种剪法。

(1)幼儿第一次剪纸条。“现在我有点饿了,想让你们帮我做面条,你们能把报纸做成面条吗?”

①幼儿剪师巡视;②比较:谁的面条最长?

(2)幼儿第二次剪纸条。

我们能不能把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不断掉呢?(幼儿剪纸条)

把幼儿剪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师总结:把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出来的纸条长。

(3)幼儿第三次剪纸条。

刚才我们用连着剪的方法剪出了比这黑板上还要长的纸条,那你们想想能不能用连着剪的方法剪出了比现在更长的纸条呢?(幼儿剪纸条)

把上下来回剪的纸条、螺旋剪的纸条贴在黑板上(并鼓励幼儿)

师总结:上下来回剪的纸条、螺旋剪的纸条很长。

四、今天我们用过期的报纸剪纸条,不仅可以训练脑子,还可以练剪纸功夫。这么多的纸条,扔了多可惜啊,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小朋友把剩下废旧报纸捏好纸团,纸团有什么用?(幼儿自由玩:投远、往上抛等)。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球去喽!

1、出示报纸,这是(报纸),平时家里谁喜欢看报纸?

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看报纸。(表扬说得清楚);……除了我,家里的人都喜欢看报纸。

师:有小朋友喜欢看报纸吗?泉州有没有小孩子看的报纸?(介绍幼儿画报)

2、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人喜欢看报纸?

幼:上面有大量的信息;上面有新闻、国家大事;可以长很多知识……

师总结:报纸上会有……我给你们念一段(一段广告)――这是什么?――报纸上会有广告;再念一段(天气预报);再念(日期)――3月23日,今天是–4月18日,这张报纸是(过期的),过期的报纸,新闻变成了旧闻。

3、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呢?

幼儿:折纸,剪纸――小朋友会这样用,大人有什么用?――幼:奶奶卖钱;爸爸妈妈擦窗户、铺桌子;有水的时候擦(师:报纸可以吸水);春游的时候,衬在地上……

(师:判断,归理,别人说过的不说了)

4、出示一张画着一架最简单的单筒望远镜的正方形纸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用过期的报纸做成一个这样的单筒望远镜,行不行?想好了就去做。(在后面的四张桌子上放着每人一张旧报纸)

幼儿很容易地把它卷起来就成,师:用它望望远,看到了什么?(很多老师;能锁定一个老师吗?能的就放回去)。

5、能不能在这张报纸上剪一根纸条,越长越好。(要求说了2遍)

所有的幼儿都沿着长方形报纸的长边剪出了自己认为最长的那纸条。粘在黑板上。

师:这是你们认为剪得最长的纸条吗?这是报纸的长边,这是短边。

6、你们有没有可能让这条长边和这条短边连起来?

幼儿第一反应:粘起来不能粘

幼儿操作:大部分幼儿都按要求剪了长边+短边,然后粘在黑板上,就都差不多长,一幼儿剪的是短边+长边+短边被封为“冠军”

想想,还能更长吗?能挑战冠军吗?――一个挑战冠军的情境形成了

大家再去剪的时候,受到冠军短+长+短的启发,领悟了延边一直剪的方法,剪出的纸条长多了。教师在黑板旁不断地鼓动,“冠军”不时地被重新刷新。

(剪出的纸条是否够长,一是和方法有关系,还和剪的粗细有关系)

(幼儿延边一直剪,有孩子剪得粗了,就不够长,其中有一女孩,剪得很粗,应老师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你够聪明,但不够细心,小女孩没有懂,最后呈现的还是粗粗的纸条)

最后,应老师,让孩子们比较,为什么纸都剪完了,还是比不上冠军的长,让孩子悟到:粗细也会影响长度的。不过说得不是很直白的。

这个玩法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线与曲线、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剪法相同的情况下,纸条的粗细与纸条的长度有必然的相关。孩子们在剪剪玩玩的同时积累了粗浅的几何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7、你们觉得有没有可能让长边和长边连起来?回去试试。

8、整理纸屑,应老师让孩子们整理桌上的纸屑时,插入了一个小游戏:把纸屑团成纸团,练习投准(将纸球投入小筐内),让孩子养成手工活动后整理好物品的良好习惯,认识到废旧物品也是很有用处的。

9、延伸:活动结束时,应老师又让孩子们回去探索:把一张报纸贴在胸前,不借助任何东西让它不掉下来,孩子们报纸的探索又开始了新的一步。

 小班科学探索教案 篇17

 一、设计理念:

1、遵循《纲要》”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我们以制作麦杆哨子为主体,通过为幼儿发明一个气氛和谐、平安的情境,改变以前重传授轻幼儿自主探索的特点,充沛放手让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训、胜利的乐趣,真正体会做学习主人的自豪与自信。

2、麦杆在农村里到处可见、随手可捡,是一种廉价的自然资料,我们的童年时代,一根麦杆可以做成风车又可以做成漏斗,还可以做出会响的哨子,经常可以玩上半天,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小朋友们的眼中,他们的价值决不亚于各种高价购买的精美玩具。

 二、活动目标:

1、探索麦杆哨子的制作方法,能注意观察、发现,了解哨子发出声音的秘密。

2、能独立的制作,体验胜利的愉悦。

 三、活动准备:

麦杆,剪刀,已做好的麦杆哨子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大家看看桌子上放了什么?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讨论)

2、出示教师制作的麦杆哨子,问”这是什么?”教师吹响哨子,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制作欲望。

(二)、制作麦杆哨子前的讨论:

1、这哨子是怎么做的?想不想试一试?

2、注意制作时坚持桌,地面的整洁。

(三)、探索制作麦杆哨子。

1、幼儿制作麦杆哨子,验证是否胜利。

(四)讨论,改进制作哨子,体验胜利的快乐(让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不作任何肯定与否定)。

1、讨论寻求不会发音的原因。(麦杆两头空、两头实都不会出声,必需是一头空一头实,然后在它的身体上用麦杆顶端的细小的杆子顺着纹路剖一刀,用力一吹,这样才干发出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哨子发音的秘密。

3、再次改进,在吹哨子中体验胜利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1、回家向家人、同伴介绍制作的方法与经验。

2、在区域活动中自由地玩麦杆,进行多种玩法的尝试。

(0)
元安小编元安小编
上一篇 2024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