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14篇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妇女维权意识明显提高,但仍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权能力在不断提高,在走访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大多数妇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有些妇女表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有些妇女清楚的知晓夫妻之间是应该互相尊重、相互抚养,那种关起门来打老婆的事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家务事;有些妇女知道在受到诸如家庭暴力问题时应该报警或者寻求当地妇女组织帮助。12年以来,我和村妇女主任共接待周石庄2例离婚妇女要求分配财产的案例,通过我们的调解,她们享受到了应有的权益。顺河镇妇联曾接待受家庭暴力困扰的妇女6人,其中5例调解恢复和谐家庭,一例最终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了自己的人身权利。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14篇

种种现象表明,广大妇女已经不在是沉默的羔羊,已经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看到,广大农村妇女中正在承受或者长期承受家庭暴力的也有人在;因不懂法律以暴治暴,触犯法律的也有人在。这些现象说明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广大农村妇女所承包的土地大都在出生地,婚后住所、户籍所在地都发生了变迁,但是土地却不能随住所、户籍的变迁而变动,而且大多数农村妇女主动放弃土地的种植和收益权利。当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时有75%的妇女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但是在承包地土地挪作他用,补偿金分配时有56%的妇女知道积极争取。

三、农村妇女享有的财产支配权局限性较大

在针对家庭财产由谁管理的问题时,有80%的妇女表示对家庭的财产享有一定的支配权利,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大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明显提高。但在问及家庭重大问题决策权时,都异口同声的说共同商量或是由男方做主,而当男女双方针对某一重大决策问题有分歧时,即使妇女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但多数情况下却仍然做不了主。这也同时说明了妇女所享有的财产支配权局限性还很大,妇女的权利观念仍趋保守,妇女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家庭暴力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在调查妇女中,有10%甚至更多的妇女表示曾被配偶打过,这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数字。当然也可能被打过的,有很多并不能构成家庭暴力,但是从这个数字中,也隐隐透露出,广大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并不是很高。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因素

1、家庭暴力存在原因:一是客观上体力上处于劣势,在挨打的时候比较被动,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偶尔反抗引来的可能是对自身更大的伤害。二是农村妇女自身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遭受暴力后虽然也知道是违法的事情,但是很多妇女因受“家丑不可外扬”等观念的影响,或是根本没有勇气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导致配偶重复施暴。三是家庭暴力取证困难。虽然说目前已有了专门的家庭暴力鉴定机构,但是由于大多数妇女对家庭暴力的鉴定程序并不了解,遭受家庭暴力后不知道应该找谁,如何进行鉴定,什么时间鉴定最合适,而且受害妇女在不打算离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去做鉴定,从而导致家庭暴力取证困难。

2、土地权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妇女的土地多在未婚前的父母所居地,一旦结婚了,父母家所在地取消了她的承包经营权,丈夫家可能也没有她的土地,从而失去土地。二是长期形成的土地种植传统,女性出嫁后土地留在出生地,由自家兄弟代为种植,并获得经济收益,导致广大农村妇女认为理所当然的土地承包权应当属于兄弟,而不去争取。三是土地承包以家庭为单位,户主大都是男性,这也导致广大农村妇女在出嫁、离婚或者是丧偶等特殊情况出现时,土地作为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不能随妇女的’住所、户籍等变化而发生改变。

3、财产支配权有限问题存在原因:一是妇女意识里她们最首要的任务仍然是照顾孩子和老人,因此并没有积极努力争取工作机会,农村妇女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工作,导致她们对男士的依附性太强。二是就农村来说,家庭经济来源仍以男士为主,妇女会觉得自己“没有说话权”,从而不去争取财产权利。

由调查结果可看到,广大农村妇女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家庭地位也在提高,可以说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在农村,家庭暴力、土地纠纷、财产支配分割等存在的问题,依然容不得有半点松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提高普法维权的力度、广度、深度,注重个案维权。

解决维权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就目前妇女维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看,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它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虽然国家已经设出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专属

部门妇联来帮助妇女解决困难,但是也正是因为此,形成了妇女工作也只有妇联做的不良局面。其实妇女工作是全社会的,仅靠妇联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解决维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支持妇女维权工作的氛围,实现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1、创造良好大环境,构建社会化的维权工作格局

在维权进程中要跳出传统、单一的维权模式,打破妇女工作妇联做的局限模式,确立社会化维权的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思考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妇女利益的有效机制,使妇女的各项权益真正落到实处。大

一是打造依法维权的法治环境。通过深入普法、严格司法、违法必究等环节,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公正,为妇女维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强化妇联维权的职能作用。妇联自身要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依据法规和政策,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和建议,切实解决妇女维权方面带有群体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维权工作。实现妇女维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起全方位、开放式的社会化维权的大格局。要以妇女发展和维权需求为目标,依靠党委领导,争取政府支持,协调社会力量,推动民众参与,逐步形成社会化、法制化妇女维权工作新模式。

2、从妇女本身做起,提高广大妇女的整体素质

提高法律素质,增强广大妇女自我保护的能力。鼓励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学科学、学法律,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鼓励妇女灵活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自觉地维护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的平等地位和发展权利,在妇女最广泛的参与中促进两性和谐平等发展。

加强文化教育,增强广大妇女社会竞争的能力。不仅要加强妇女基础文化教育。保证女童适龄入学率,降低在校女童辍学率,确保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要把成人妇女的再教育纳入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为妇女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2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大邢庄乡党委对乡21个农村党支部5年来的党员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培养及入党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XX年至20xx年每年党员、新发展党员、培养党员积极性分子年龄结构及20xx年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情况。

(一)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28名,35岁及以下48名,36至59岁244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7名,25岁及以下3 名,占43%,36岁至59岁4名,占5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二)XX 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62名,35岁及以下68名,36至59岁258名,60岁及以上136名;新发展党员34 名,25岁及以下3名,占8。8%,26岁至35岁8名,占23。5%;36岁至59岁23名,占68。7%;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36至55岁4名,占13。3%。

(三)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XX年农村党员437名,35岁及以下 50名,36至59岁231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12名,25岁及以下7名,占58。3%,26岁至35岁1名,占8。4%;36岁至 59岁4名,占33。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74。3%。

(四)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XX年农村党员444名,35岁及以下51名,36至59岁283名,60岁及以上156名;新发展党员25岁及以下1名,占50%, 36岁至59岁1名,占50%;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五)20xx年党员年龄结构及其它各项基本情况。 20xx年农村党员485名,35岁及以下82名,36至59岁255名,60岁及以上148名;新发展党员35岁及以下23名,占65。7%, 36岁至59岁12名,占34。3%;入党积极分子30名,35岁及以下26名,占86。7%。

(六)20xx年农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21名支部书记,35岁及以下2名,占9。5%;36至45岁6名,占28。6%;46至59岁12名,占57%;60岁及以上1名,占4。8%。

二、有效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对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各村支部注重培养那些品性好、素质高、有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有致富门路的青年农民入党,各基层支部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农村青年入党,但我乡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党员占比例较少,35岁及以下只占17%,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党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老龄比例偏大,35岁及以下只占9。5%。主要原因是:(一)青年外出打工人员多,绝大多数青年长年外出,在家的’时间非常短,给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有些青年人缺乏学习,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三)个别支部对培养农村青年入党不够重视;(四)青年党员流动较多,务工经商的多,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务农的很少,给培养年轻支部书记造成了一定困难。

三、意见与建议

(一)提高党员的致富能力,使大多数党员先富起来,带领群众致富,跟上时代节拍,增强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注重从务工返乡人员及在家乡有致富项目的青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从中选拔培养年轻支部书记。

(三)在条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村主要干部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3

全县共有留守儿童13820人。留守儿童中,男童数7633人,女童数6187人,其中学龄前儿童3599人,小学生7109人,初中人数1925人。父母单方外出人数6488人,双方外出人数7339人。父母在省内打工人数7462人,在省外打工数6139人。留守儿童监护情况为,是父母单亲监护的为5842人,隔代监护的为7262人,其他上辈亲戚监护的为558人,同辈监护的为38人,自我监护的为94人。

随着农村大量劳务人员的外出,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关于留守儿童的涉法涉诉问题也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状,XX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开展儿童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教育

(一)开展“服务基层、送法下乡”活动。组织律师、局机关干部职工、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各乡镇(街道),走进农村、走进农村留守儿童家中,解答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24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2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23人次。

(二)举办农村法律知识“大集”。县司法局成立由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矫正科、法宣科、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人员组成的法制宣传团,借助人员多、普及面广的特点,联合11个乡镇(街道)司法所举办了“情系千家万户 共创法治陆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法律援助在你身边”等一系列法律宣传活动。通过设立法律宣传展板、发放普法宣传材料、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重点宣讲《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农民维权法律知识等有关内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布置法律宣传展板16块,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2万余份,发放《农民维权法律知识手册》1000多本,为人民群众现场解答法律问题400余次,惠及人数近3万余人,发送普法短信13条,达4万多人次。

二、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一)送法进校园。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做到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和法制副校长,举办以 “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为主题的“送法进学校”活动,通过建一个“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栏、上一堂“预防和减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配一套法制教育图书音像资料、开展一场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激发和培养广大在校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学法兴趣和守法意识。全县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164名,开展法治宣讲活动78场次。

(二)举办中小学校法律知识讲座。以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主体,整合两所一庭力量,在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大力开展与青少年权益保护和健康成长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专题讲座。开展法制教育“四个一”活动。先后开展了以“精彩人生路,法制伴我行”为主题的全县中小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国梦·陆良行—道德与法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法制讲座、图片展、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进行道德与法制综合宣讲。举办了“法治之路平安陆良”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

(三)开展法律服务进校园活动。每名律师挂钩联系1所中学,通过担任学校法制辅导员,深入学校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提供法律援助,举办法制讲座。与留守儿童开展交流谈心活动,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发展与表现状况,引导留守儿童自觉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自护技能,养成知法守法的习惯,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

三、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援助活动

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向留守儿童家庭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援助案件,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实行随来随办,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20xx年以来,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110件。

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矛盾纠纷排查活动

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组织深入基层这一优势,组织人员定期排查、调处涉及留守儿童的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等纠纷隐患,及时予以调解,使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排查调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矛盾纠纷26件。

五、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监管不力以及各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生活和学习中存在许多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情严重缺失,心理出现障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双亲的抚慰关爱,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倾诉对象,六成的留守儿童孤独感十分强烈,心理出现障碍。

(二)学习成绩不佳,行为习惯不良。

(三)人身安全隐患重重。中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较弱,导致生活学习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六、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以源头化维权、实事化维权、社会化维权为突破口,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二)积极优化维护留守儿童权益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力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关注度,利用宣传标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政策,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爱护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提高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及水平。对监护人进行相关教育方法和技能培训,帮助监护人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使其懂得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四)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工作。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4

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青年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历层次偏低

XX村人口共计XXXX人,其中青年XXX人,有初中学历的XXX%,有高中学历的XXX%,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XXX%,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青年从事农业种植、养殖、零售、建筑业等体力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就业、创业难度大

农村青年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乡介绍找工作的占XX%,自己寻找到的占XX%,通过政府或中介组织介绍的占XX%,所占比例较少。农村青年找工作的渠道不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当代青年所处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生存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思想对青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教育缺乏。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难度加大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团的工作很难找到工作对象。农村团干部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团的.工作,年龄普遍偏大,并带有义务性质,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基础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基础责任,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要通过政府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青年务工需要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如今,推动群众创业已成为各地政府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作为服务青年的共青团组织,应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加快共青团工作与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对接,进一步激发青年创业热情、提高青年创业能力、优化青年创业环境,推动青年投身创业大潮中。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团体的支持和配合。要以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现代文明意识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改变过去思想教育就是说教、读报纸的教育方式,以影响大局和青年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融入到青年群体性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到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进一步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是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大力整合和配置资源,树农村带头致富青年典型,打造重点工作项目和活动品牌,关心和扶持农村特殊和困难青年群体,整体化推进农村团的工作。加强农村团建,一方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创新团建模式,努力实现对农村团员跨区域、跨行业多重覆盖,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团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青年动态管理的新格局。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优秀作文www.yuananren.com推荐!**区始终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加快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夯实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动力,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1.特色乡村建设有了新成效。东龙镇列入了自治区第一批百镇建设示范工程,镇区亮化工程等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樟木金洋小区二期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三里新街小区、五里商贸小区、大岭富岭小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镇龙凤村、姚山村立足生态农业发展,部分村屯规划设计完成初稿,为村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深入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建立完善了长效工作机制,以良好成绩通过自治区考评验收组验收,被评为一类县市区。扎实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双违”整治活动和市容市貌集中大整治活动,启动“美丽**·生态乡村”活动,全面治理城乡、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二、新农村档案工作开展情况

1.区档案局将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镇全面开展了争创合格档案室活动,各行政村也全面开展了建档立卷工作,通过争创,乡镇档案室10%达到合格标准,比“十一五”末增长100%。

2.依法治档,执行一年一度的档案工作年检和配合执法检查,每年进行行政执法检查及专项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通过档案执法检查及时纠正和发现制止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3. 做到每年对区直和乡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累计培训3500人次。通过培训有力提高了我区档案队伍的.综合素质,极大地促进了我区档案事业的发展。

4.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体制、农村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干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小、解决问题少。有些档案资料没人过问,没人管理,无法及时归档保存,造成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还有部分人员对档案综合管理认识上有差距,致使一些办事处、行政村档案室仅保存较单一的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而土地承包、村务公开等其他档案均存在整理不规范,管理不集中。

2.分管领导不明确,人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清楚,影响农村档案工作正常开展。

3.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村没有建立完善档案室,档案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4.档案人员更换频繁。部分行政村档案管理人员经常更换,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针对乡镇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督导力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2.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为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形成常抓不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在组织领导、业务培训、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村级档案建设的标准和水平。

3.进一步强化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以档案部门为主,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确保新农村档案工作任务落实。

4.进一步强化档案利用服务。在收集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档案为农村的建设、发展和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有效的服务,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6

为掌握我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现状,查找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我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安排,我们组成调研组,就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认识提高,参保积极性增强。今年是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第六年,随着农合政策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大群众对参保的认识不断提高,参保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全县参合率达到98.54%。

(二)强化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推行门诊统筹诊次总额预付制。全年农合筹资总额为1725.5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888.79万元,省级财政补助501.13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41.83万元,县级财政补助14.18万元),1~7月农合基金总支出925.99万元,基金使用率为54%,加强对基金的监测和分析,发挥了基金的积极导向作用。在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门诊诊次总额预付制度,“超额分担,结余归己”,提高了医疗机构自主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了不合理费用的使用,也缓解了镇村卫生机构的资金周转压力。

(三)积极探索“先住院后结账”和住院总额预付制度。在牛头店镇卫生院积极探索参保农民先住院后结账的办法,推行试点住院总额预付。有力的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缓解了试点住院医院的资金压力,基本到达“小病不出镇”的目的。

(四)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管理规范。对镇、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动态监管,将“四合理”(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纳入日常监管,明察与暗访结合,相关考核、管理制度健全。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病种管理、外伤管理、简化慢病管理等办法,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从业行为。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表现为政策宣传形式不新颖、覆盖面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参合不全面;参保农民对整户参保、大病统筹、慢病、重大疾病、儿童重大疾病、外地住院报销等政策知之甚少,有的基本不知晓;部分农民对报销程序、报销比率、报销范围、转诊程序等内容还不完全了解;部分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对重大疾病等政策掌握不全;镇政府和村工作人员为完成农民合疗费收缴任务,有政策宣传“口径”不统一的现象和填写合疗证件不规范行为(参保农民姓名、年龄等与其它证件不符),加大了卫生机构和农民的工作负担。

(二)信息化建设滞后。各镇、村卫生机构都配备了电脑,但不能很好解决信息化管理问题。而农村合疗报销程序多,又需填写多种表册等,全凭人工操作,耗神费时,违背了农村合疗方便农民的.本意,也不利于合疗工作的发展。县合疗办也存在对大病病历的审核时间过长的现象。

(三)药品配送率较低。推行药品“三统一”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路径。目前,“少药”是我县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真实写照。据抽检,我县镇、村两级的药品配送率只有60%左右,且品种不全,配送时间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卫生机构正常工作,给广大群众造成了极大不便。比如,农民反映夏天最常用的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都无法保障,只有到县城买;华坪镇卫生院6月20日的购药清单显示,“本次申报38种送17种,配送率44.7%,其中4种未按报数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对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用药监管比较到位,但是对配送企业配送率低和配送不及时等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

(四)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人才短缺和技术薄弱是目前各镇卫生机构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基础设施差、医疗技术不高,农民患病后难以从镇卫生院得到有效的治疗。各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有编缺人现象,导致上面配送的医疗设备长期闲置,无人操作,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无法有效提高,个别镇卫生院门诊诊次不如村卫生室。此外,部分村卫生室的村医,业务素质、医疗技术不高,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后备人才匮乏。

(一)长期不懈地抓好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如何及时、准确的把政策宣传好显得尤为重要。定点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改进宣传方式方法,端正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代表性的个案,结合当前合疗政策积极向群众宣传、解释国家的有关政策,让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广大群众。

(二)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效率和基金监管的有效途径。创造条件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一卡通”建设工作,降低工作成本,简化报销资料,提高服务效率,最大程度便捷群众就医。

(三)下功夫解决药品配送问题。一方面,县药品“三统一”办公室要积极向上反映药品配送企业配送率低的问题,加强与配送企业的沟通、联系,保障医疗机构、广大群众的用药需求;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强化对药品及配送企业监管,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探索引入配送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配送率低、品种不齐的问题。

(四)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面对我县医疗人才短缺、技术薄弱的现状,着力研究解决提升服务能力问题。一是加快机制建设,对人才培养、引进、保障、交流等问题要从机制上明确;二是对现有的人才加强培训,走出去跟师培训,并提出明确培训要求,考核合格方可报销费用,以此提高培训效率;三是积极培训、培养村级卫生后备人才,主动引导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基层卫生工作。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是全面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提升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日产生活垃圾数量持续递增,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习性落后等突出问题,垃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随处可见,广大农村特别是国省道两旁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影响了全县环境面貌和对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开发开放步伐,更威胁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设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我县辖21个乡镇,26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县生活垃圾日产98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240吨,可回收利用50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40吨,可回收利用120吨。20xx年,有90个自然村按照“户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村镇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简易填埋处理。

从垃圾分类来看,城区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类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破旧家具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果皮等)、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区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热值较高;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全县只有90个自然村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与村庄距离不足500米,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全县大部分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县、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县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村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二、实施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系统建设的规划背景和有利条件

1.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县财政收入4.71亿元,为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环境卫生工作,将垃圾处理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近年来,我县对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全面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20xx年,在全县90个新农村试点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为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意义。

4.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通过广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较大提升,广大群众在环境建设中收获了实惠,体会到发展,对提升全县环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5.为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央出台了10项宏观调控措施,市里也配套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根据省市要求,我县成立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进贤县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实施意见》,为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 难得的有利契机。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

(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环保“三化”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缺点:一是对垃圾供应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较高,每日需持续供应大量高热值生活垃圾,才能确保实现正常发电,实施难度较大;二是一次性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行经费较高;三是工艺技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建设、运营人员要求较高;四是该模式多使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较少,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艰难。

四、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

目前,南昌市通过招商引资拟在我县泉岭乡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但其能利用的都是一些热值较高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部分生活垃圾无法焚烧发电,且建设周期至少需要2-3年,因此,采用无害化卫生填埋模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权宜之计。针对我县农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可分别采取户集村收村填埋、户集村收乡镇填埋、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县统一填埋等方式进行。乡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经过规划、水利、卫生等部门参与,选择在村庄夏季风的下风向和不污染饮用水及地下水源的地方,距人畜居栖点800米以外,库容考虑10年左右,按照无害化设施要求建设。

(二)规范运作流程,强化分类减量措施,下大力做好垃圾减量化文章。

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对垃圾处理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发达地区垃圾减量模式,立足源头,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探索并建立“农户自觉分类会聚,村街入户收集分拣,乡镇区域压缩运输,全县分区无害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创新“两次分拣、双层减量”(农户源头分拣、村街二次分拣;村街分类减量、乡镇压缩减量)的垃圾减量机制,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一是农户利用统一配给的两个垃圾收集容器,自觉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二是村街保洁员要严格落实入户收垃圾机制,将农户日产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垃圾分拣场进行二次分拣减量;三是乡镇保洁队入村对分类减量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处理后,运往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积极协调县直有关部门,争取将进贤作为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县,争取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县两级财政各承担50%;日常运行费用市里补贴40%,县、乡、村共同承担60%。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采取财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三是涉及农村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项目,如农村改路、血防改厕、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要结合农村环卫保洁,给予项目倾斜支持。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要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逐级负责的管理机制。一是县里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农工部作为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和督促推动;二是各乡镇要分别成立乡镇环卫管理站,明确责任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本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组织推动;三是各村街要按照县统一要求,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选举出生活困难、珍惜岗位、责任心强的村民,组建环卫保洁队伍;四是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植政策和工程验收标准,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严格考核验收,确保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五)坚持统一规划、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建设思路。

一是在全县建设一座占地150亩、日处理能力300吨以上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场,实施垃圾区域集中无害化填埋处理;二是继续选择全县部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作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村,20xx年上半年完成这些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试点建设。 接着,在充分总结试点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启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工作,年底前实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20xx年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规范推进,从而实现引导农民形成日常性的卫生清扫保洁习惯,形成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8

民众群体的消防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防工作的成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消防宣传工作的重心放在大中小城市,城市消防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成效比较明显。也正是由于消防宣传工作这种“重城市、轻农村牧区”的特点,导致农村牧区民众群体消防意识一直比较淡薄,消防工作也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随着近年来农村牧区一起起触目惊心火灾事故的增多,给农村牧区消防工作敲响了警钟,让人痛心疾首之余,也让人深思。这些火灾事故大多数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然由于大多数农牧民消防观念落后、意识淡薄、知识匮乏,进而导致农村,牧区高发的火灾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防控。这种严峻的消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加大消防宣传工作力度的同时,深入查找当前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积极改革创新,寻求和探索一种更为有效、贴近农村牧区消防工作实际的宣传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农牧民消防意识、思想观念及预防知识,增强农村消防工作实效。

一、警钟常鸣,认真审思当前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一直成效不是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消防宣传教育方法形式呆板、不喜闻乐见,难以引起农牧民学习消防知识的兴趣。长久以来,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习惯套用城市消防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你打我通”的灌输式课堂宣传教育、张贴消防宣传画等等,而大多数农牧民经常或早出晚归、春耕秋种,放牧养牛或外出打工、忙于生计,这些宣传教育形式与农民作息现状和业余生活不相吻合,不够喜闻乐见,难以激发农牧民对消防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

二是消防宣传教育内容枯燥无味、不贴近实情,难以增进农牧民对消防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与城市消防宣传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对象特点,如农村牧区消防重点与城市消防重点不同,建筑物间距相对较宽,多为木质结构,房屋周围草囤较多,易发生雷电火灾、烛蜡火灾、自燃性火灾等火灾,这与城市建筑物间距较密,多为钢筋水泥结构,使用现代化生活设施较多,加上娱乐场所较多,易发生煤气火灾、电路火灾、电器水灾,而且容易引发群体性重大火灾。再如城市民众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对书面语言及普通话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强。而农牧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习惯用方言交流,对书面语言及普通话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然由于我们在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只是套用城市消防宣传教育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牧区消防的实际情况和对象特点,进而导致消防宣传教育往往停留在墙上、纸上、家门口,难以入村入户、入心入脑。

三是消防宣传教育渠道比较单一、不灵活多样,难以形成多管齐下、全面立体的消防宣传网络。当前,由于农村牧区公共性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条件较差、消防宣传教育主要依靠张贴消防宣传画、写消防标语、农村牧区广播、下发消防知识小册子等几种有限的宣传渠道,面比较窄,同时种类比较单一,难以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消防宣传网络,进而导致消防知识难以达到妇孺皆知、村喻户晓的宣传效果。

联系当前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对象特点,分析上述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诸多问题的根源,关键还是在于消防宣传工作没有找准突破口、找好宣传载体和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口,创建一种流动性强、生命力强、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新模式,提升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教育效果。

二、勇于创新,积极寻求以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展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新路子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资源宝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牧业大国,草原文化在农村牧区积淀很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农牧民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草原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模式,指导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创新农村牧区消防宣传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这一特殊资源优势,并以此为载体,增强消防宣传教育渗透力,提升消防宣传教育效果。

首先,以草原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生命力。草原文化是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在农村牧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借此为载体,将消防宣传的丰富内容融入于草原文化中,既提升了草原文化的内涵范畴,又能使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在草原文化的传承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无形中扩大了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群众基础。同时草原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行为规范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遵从要求和价值导向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给人以某种制约与塑造。它的约定俗成将成为独立于权力、政令以及法律之外的一种潜在控制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牧区地区,科学文化水平相对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草原文化这种“不成文习惯法” 的控制力尤为突出。将消防宣传融入草原文化这一载体,将产生相对于法律强制性的一种更加自觉的控制力,有效弥补农村牧区文化、法律素质薄弱的缺陷。

其次,以草原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强化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渗透力。草原文化起源于农村牧区民间传统生活和风俗习惯,群众参与广泛,故而深受群众喜爱,可以说是最贴近民众的“草根”文化。借助草原文化的普及性和通俗性,既能增强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内容的亲和力,拉近农牧民对消防知识的距离,无形中达到对消防知识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同时又能将消防宣传内容通俗化、农村化,牧区化,促进农牧民对消防防火知识、自救知识、扑救初期火灾知识及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理解与掌握,进而强化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渗透力。

再次,以草原文化为载体有利于拓展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的渠道方式。在我市广大的农村牧区地区,各种各样的草原文化以其自身的优势和可娱乐性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借助草原文化这种形式多样、四通八达的特点,无形中拓展了各种不同形式、不拘一格的宣传渠道,极容易形成一种隐形的立体宣传网络。如在广西一村庄通过“传锣”防火,以快板、顺口溜、山歌等形式使村民们时时崩紧防火的那根弦,全村十年无火灾事故发生;在山东省的农村消防宣传中采取“村村贴”消防宣传瓷砖壁画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探索实践,不断在借助草原文化强化消防宣传效果中提升消防工作质量

一方面要强化职能意识,搞好组织筹划。要通过政府牵头、消防部门指导, 由被动宣传向主动筹划过渡。由于草原文化地域性和分散性的局限,很难在大范围得以发展传播,再加上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还处于成长阶段,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的职能,充分挖掘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文化资源,举办有组织、有规模、有切实宣传效果的消防宣传活动,这当中消防部门应当扮演“宣传顾问”的角色,做好消防宣传内容的把关工作,及时掌握农村牧区消防宣传工作中出现的误区,找出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而将作品的创作、设计和表演权留给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推进消防宣传工作的自我认识进程,达到增强农村牧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的目的。真正实现消防宣传由被动宣传向主动掌握过渡。

另一方面要注重紧贴实际,提高融合效果。各地不同的草原文化因受其形成的不同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在时间上、形式上、内容上有着其独特的约定俗成的特点,具有不可随意改变性。以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紧贴这一实际,在宣传的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选择好的宣传形式,注重内容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农村牧区消防宣传的效果。要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搞好草原文化与消防知识的融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创新的手段开展农村牧区消防宣传,使让消防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总之,以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展消防宣传,必须进行所借助的草原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草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通过搭好“草原文化”这个舞台,唱好消防宣传工作这台戏,不断增强农牧民对消防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强化他们消防安全意识和观念,是当前农村牧区消防工作极其有效的方法路子。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9

近年来,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道路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目前,全乡农村道路建设快但安全设施少、农村车辆多但群众安全意识差,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根据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治”文件要求,我乡组织相关安全责任部门开展大调研、大排查。现将有关调研、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我乡境内交通发达,目前通车公路总里程达367.5公里,其中县道25.5公里,村道140.5公里,组道201.5公里;全乡共有机动车驾驶员112名,机动车75辆。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保畅通、保安全”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工作机制,我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本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二、主要问题

1、发生事故情况及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我乡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0起,无人员死亡,虽然没有发生死亡事故,但目前我乡道路交通形势管理难度非常大,主要是摩托车无牌无照,非法营运十分严重,经统计,摩托车2750辆,其中无牌无照22047辆,非法营运16辆。严重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

2、安全设施普遍缺少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乡村道路建设迅猛,但安全设施普遍缺少。全乡白聚油路18公里,甘宝油路7.5公里,通村公路18条、140.5公里,通组公路120余条、201.5公里,普遍存在着坡陡、弯急、路面差等现象,并且缺乏护栏、档墙、防撞墙、警示标牌139处,另外还有许多村民、企业集资修建、改建的道路,基本没有安全设施。同时,农村马路边乱搭乱建情况较多,严重阻碍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由此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3、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由于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管理力量历来不足。当前在农村硬化道路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欠缺的情况下,农村道路迫切需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我乡现仅有派出所4名干警,安监站3名工作人员,既要保证城镇的交通畅通、安全,又要做好农村大范围、长里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同时还要抓好我乡其它工作,管理力量与管理需要之间显然很不协调。

三、主要原因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面比较狭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特别是老年人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随意穿越马路、在路边堆放杂物情况较多;幼儿更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外来人员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都不强;许多青壮年村民法制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加载等违法行为十分突出。这些都会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2、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我乡农村驾驶人员和机动车量迅速增加,基础建设也吸引了大量外地车辆和务工人员,加重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农村中从事非法运营的面包车较多,而且驾驶报废车、无牌无证摩托车等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管理的盲点和难点,尤其是在农村主要道口、农贸集镇上,各种车辆混杂,交通拥挤,交通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我乡的通村、通组公路路面窄、坡陡、弯急,在很多地方无安全标示牌,防护栏和档墙等安全设施。这些都加剧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也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隐患。

四、对策建议

为加强和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防范事故的发生,建议如下:

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重视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深刻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大力解决影响农村人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

2、明确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农村道路及安全设施要象城市道路和国省道一样,明确有人建、更有人管。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村道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防止出现“有人建、无人管”和“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情况。二要认真履行职责。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和协作,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同时对今后新建的道路,要严格把关,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设计、建设、验收。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安全素质

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派出所,安监站,交管站等部门要经常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道路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二要强化对农村青壮年的教育。农村中的’青壮年往往是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和主动参与者,他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村民素质。三要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乡农村中的老年人、幼儿和外来人员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要采取他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加他们的交通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安全设施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解决安全隐患的存在,尽可能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10

市计委:

根据省市计委有关指示精神,我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污水处理项目、广兴片区供水项目、按要求需提交的相关资料已准备齐备,提呈报你委,请予以审查。

一、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一)项目概况

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省计委分别以川计投资(20xx)1072号和川计投资(20xx)383号批复了可研和初设。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采用全卫生填埋工艺,垃圾填埋场占地182亩,库容194.4万立方米,服务年限为22年,建设工期二年。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1400万元,地方和企业自筹1000万元。

(二)工程进展情况

该工程于20xx年4月开工建设,共分为七个标段。目前,a标段(垃圾坝)已完工;f标段(综合楼、截洪沟、高位水池、供水、厂大门、围墙、进场道路)等已全面竣工,20xx年1月29日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并评定为优良工程。招标采购主要机械设备: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已于20xx年12月26日进场,现正在进行库底平整。e标段(调剂池)已于20xx年3月26日进场施工,正在进行基础处理。该工程20xx年底已累计完全投资1400万元。

(三)、资金到位情况

20xx年底到位资金1361万元其中:国债资金到位1000万元,地方和企业自筹到位361万元。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专款专用、专项储存

(四)、工程招标

根据省计委批准的招标核准意见,按照《招投标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制订了工程招标方案,委托四川省精正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对垃圾填埋场工程的施工、监理、设备采观进行国内公开招标。选择了优良的施工队伍。

(五)、20xx年计划

1、工程进度计划

d标段(库底防渗漏、渗滤液收集)20xx年5月底前竣工,e标段(调节池)20xx年6月底前竣工,g标段(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设计、施工、运行、设备及安装调试),该工程预计于20xx年国庆节前正式投入营运。

2、资金计划

20xx年计划完成投资1000万元,恳请省计委继续将该项项目列入20xx年国债资金安排计划,解决国债资金800万元,同时地方及企业自筹资金200万元。

二、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项目

(一)项目概况

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省计委分别以川计投资20xx372号和川发改投资20xx364号批复了可研初设,工程建设内容为截污于管9公里及配套工程,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及企业自筹13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及其它资金1100万元。项目建设工期为两年。

(二)工程进展情况

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项目由县洪城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以出台,地方政府及企业自筹300万元已于20xx年9月前到位,20xx年1月政府又拨付配套资金100万元,该项目“三通一平”及围墙建设的协议已正式签定,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场地的准备等前期工作已完成,用地协议已签订,近期开工建设。

(三)、20xx年投资计划

20xx年实施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20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300万元,企业自筹100万元,申请解决国债资金800万元。

我委认为该项目前期工作已准备就序,已具备了开工条件,同意纳入20xx年开工建设。

三、县广兴片区供水工程

(一)项目概况

县广兴片区供水工程,省发改委分别以川发改投资20xx288号和川建发20xx56号批复了可研和初设。

工程建设规模为日供水1万吨的净水厂一座,17公里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190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800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企业自筹900万元)。建设工期:2年。

(二)工程进展情况

县广兴片区供水工程由县新阳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阶梯是水价收费政策已出台,地方配套和企业自筹资金400万已到位,该项目“三通一平”及围墙建设的施工合同已签定,施工单位已进常20xx年底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50万元。

(三)、20xx年投资计划

20xx年7月完成“三通一平”、施工图设计及招投标,8月开工建设高位水池、取水泵站、净水厂房。计划投资10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300万元、地方机动财力安排10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600万元。

我委认为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具备开工条件,同意纳入20xx年开工建设。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11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之基,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由此带来的各项财产权益,是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农民最为关切的经济权益。__市妇联与市农委联合,针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通过交流座谈、深入走访、个案追踪等方式,开展了调查研究。本文通过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状况及实践的分析,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对策作些粗浅的探索,以期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工作提供一些助益。

目前,__市总人口810万,农业人口160万。随着__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土地面积逼近红线,农业人口逐年减少,我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环境大致如下:

1、在二轮土地承包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起点是公平的。无论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基于“户藉规则”和“人均分地”原则,农村妇女和男子土地分配权的起点是公平的。二轮土地承包刚开始时,农业税较高,土地抛荒比较严重,土地承包证的农户发放率为89%。

2、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引起土地争议增多。20xx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村土地上的负担减轻,当初弃耕抛荒的农民包括许多农村妇女,纷纷返乡要地,争利夺地的矛盾纠纷不断上升。仅__农委每年要处理土地矛盾纠纷百十起,并且有日益增多之势。

3、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引发土地收益矛盾激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功能日益多元化,派生出来的收益、增值问题也日益突出。除了承包责任田、宅基地分配,又出现了土地入股分红、征用土地补偿、拆迁安置房等利益攸关的矛盾。

4、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逐年上升。随着__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的婚姻关系不再象以前一样稳定,农村妇女往往是随着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流动,但土地却是不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因此,伴随农村妇女婚姻关系的变化,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情况也日益复杂。

1、农村中的“五类妇女群体”土地权益易受侵害

一是外嫁他村妇女。按照“妇从夫居”婚俗,农村妇女一旦同外村人结婚,其承包地很可能会被娘家村收回,或是被娘家兄弟分割。而婆家村本着“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也不会分给她土地。因此嫁到外村的妇女,多半会失去土地的实际使用权和受益权。

二是农嫁非妇女。农村妇女与非农业户口家庭的男性结婚,在我国现行户籍政策下,其户籍很难转成城镇户籍。这些妇女在娘家的田地,往往会由村民小组收回重新分配,并助丧失“村民资格”,一旦遇到土地征用,外嫁妇女很难取得补偿。

三是离婚妇女。如果在婆家村没有赶上二轮承包或10年一次的土地调整,农村妇女一旦离婚就会失去拥有土地的可能性,而娘家村的土地往往又被收回。少数分得土地的妇女,如果离婚不离村,有可能保存土地权益。若离婚又离村,其土地或被前夫家庭继续承包,或被村集体收回。

四是丧偶妇女。若妇女丧偶时较年轻,子女年龄尚小,其改嫁的意愿较大,其土地很可能被村集体收回,或被夫家的弟兄分割。若丧偶妇女与夫家家族有矛盾,丧偶后即失去在婆家继续生活的条件,土地权益也会因失去家族庇护而流失。

五是招婿妇女。有人说,不给上门女婿分地表明土地分配并没有歧视妇女,因为身为男性的上门女婿同样分不到地。然而事实是,在“男尊女卑”思想深根蒂固的农村,家中有无成年男丁决定了其家庭在村中的地位,即使成年男丁做了上门女婿,原村集体也不敢贸然收回土地,而如果是出嫁女,村集体往往会毫不客气地收回土地。

2、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是指妇女作为具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据承包合同对其所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经营和收益的权利。在现实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限制或剥夺上述五类妇女承包集体土地,损害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是征地补偿款、拆迁安置房的分配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村集体组织在分配征地补偿款过程中,往往对上述五类妇女群体少分甚至不分。在拆迁安置房分配上,由于牵涉利益更大,矛盾则更加突出,如果所在区经济形势好,往往还会顾及上述五类妇女群体利益。如果所在地区经济水平欠发达,则会选择剥夺和限制上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分配权。

三是宅基地及土地股份分红。__基本发放了农村宅基地的《农村集体土地证》,但由于“妇从夫居”婚俗,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不能在婆家拥有相应的份额,而娘家也可能取消其份额。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量的增加,土地股份分红成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而目前,上述五类妇女群体涉及土地的附加或增值收入不同程度都受到限制和剥夺。

1、落后的性别文化及政策强化与农村妇女地位从属化的现象仍然普遍。在__农村妇女地位总体得到较大提升的今天,农村的传统习俗、宗派势力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影响一时还难以消除。在农村社会体系里,婚姻、继承、姓氏等习俗仍以男子为中心、以父系家庭为本位。农村妇女未出嫁前的土地权益从属于娘家,出嫁则从属于婆家。一些区、街道在拆迁安置、土地分红的“土政策”中,对农村女性的土地权益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限制和剥夺。《土地承包法》规定以“农户”为承包经营权主体,妇女在土地承包中,没有被当作一个有权利的“个人”来看待。在村集体的土地收益分配、家庭财产登记中,大多只登记男性户主的名字,一旦家庭破裂,妇女就很难争取到财产,也会失去土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

2、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妇女婚嫁流动的矛盾性仍然突出。《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一般来说,农村以10年为周期调整一次土地分配。而根据“妇从夫居”婚俗,农村妇女一生中至少要变动一次长期居住地,她们因婚姻而流动,往往在婚姻关系中失去土地的承包权和受益权。当前,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已经大大增强,农村家庭的稳定性也在减弱,就更加加剧了这一矛盾。

3、村规民约“合法化”与农村土地政策相结合产生影响。在农村男权文化背景下,有权参与村规民约制定的基本为男性,思考问题、做出决定也往往从保护男性家族利益出发。《土地承包法》规定,对个别土地承包者之间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常常就在表面民主的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中流失。

4、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在调整社会性别利益关系上基本缺位。土地承包法中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以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没有考虑“妇从夫居”婚俗下,政策的实施对不同性别的影响。将“农户”作为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没有主体资格的妇女就不能单独享有土地承包权。表面上看是中性的法律和政策,由于没有考虑到社会性别利益关系的差别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给农村妇女带来不利。

5、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的救济途径基本缺失。一是政府救济的缺失。《村民自治委员会组织

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样,村民大会在处理妇女土地权益分配上的违法决定,就属于村民自治范围,政府很难为侵权妇女提供救济。二是司法救济的缺失。法院在处理涉及妇女土地权益案件时,一般都不愿受理这类诉讼。

1、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纠纷调处情况。市妇联与市农委密切合作,发挥各自职能,在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内,针对农村妇女婚入、婚出等原因产生的侵权现象,开展法律、政策、调解等方面的援助。20xx年,市农委条口受理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纠纷17件。__市妇联妇女权益维护中心,20xx年共接待妇女土地权益维护来信来电来访2例。

2、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健全。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全市5个涉农区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镇街和村设立调解室,条件成熟的4个涉农区成立了仲裁庭,培训了一批具有土地仲裁资格的专业人员队伍。逐步形成“镇村调解、区县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体系。

3、加强对基层仲裁调解工作人员的性别意识培训。市农委在开设仲裁员、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活动时,邀请市妇联人员列席,并在培训课程中,明晰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调处的适用法律,主要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等相关内容,做到依法、合理地化解处理涉及妇女的土地纠纷。

4、法律与村规民约适用冲突的调解实践。由于现行相关法律的适用性不强,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又缺乏有效监督,一些涉及上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土地权益纠纷,经常出现有法律支持但难以实施,村民认知上不能理解、感情上不能接受的情况。在实际的调解中,一方面对照法律条款,逐词逐句分析讲解,一方面又不能硬搬法律,要尊重农村和农户的历史和现状,采取灵活的方式妥善处理。

案例一:某区某村的妯娌二人在村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中,未得分文。该户在二轮承包前,两妯娌的公公去世,婆婆改嫁,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即两妯娌后来的丈夫)。村里通过村规民约收回了该户的承包地。两兄弟成年后,村里只将少量边角地分给两兄弟,两妯娌嫁过来后,也没有分得土地。后来,兄弟中一人病故,妻子改嫁到外村。村里在分配征地补偿款时,再一次通过村规民约剥夺了该户的分配权。理由是该户的公公早已去世,婆婆早已改嫁,土地早已收回,边角地不能算承包地。经过调解,村集体还要剥夺改嫁到外村的妻子和孩子的分配权,基层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经过近半年的调解,村集体终于意识到做法的不妥,为该户补发了补偿款五万元。

5、法律与地方政策适用冲突的调解实践。人多地少是农村长期存在的现实矛盾,地方经济发展中任务重资金少也是现实困境。一些地方性政策在出台时,在权衡利益上,往往会选择牺牲前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合法利益。面对这种情况,基层调解工作人员很为难,一方面要维护受害妇女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还要维护政策制定者的’权威。

案例二:某区某乡__姓外嫁女,婚后户口未迁出,该女在娘家村还有房子,现该村拆迁,该乡拆迁办告知她,凡是结过婚的姑娘不管户口在不在娘家村都不能享受拆迁安置房。这位妇女即投诉到街道,街道答复如下:根据《__省某某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经讨论不予安置类型:对农嫁居的,有户口、无房产,无论有无责任田”之规定,您不符合安置房的安置条件,不予安置。这是一个明显违反《拆迁征地补偿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地方性政策,却能堂而皇之地将外嫁女的合法利益排除在外。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只能采取私下悄悄调解,个别给予经济补偿的方式。

6、复杂农村家庭关系的调解实践。因婚姻关系变化而流动,依然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主要因素。现在农村家庭稳定性渐失,家庭关系日益复杂,如何与时俱进地厘清婚姻关系中的土地财产关系,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案例三:某区某村一农户女儿外嫁,在婆家村未分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娘家村明确该女子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其父亲第二轮承包后娶了从外村嫁过来的后妈,其父去世后,该承包地块被征用,女儿与后妈对土地征用补偿产生争议,基层调解很难令双方满意。现在上诉至法院,法院也很纠结,女儿认为其该得全部征用补偿,后妈认为自已也有份。按照征地习惯做法,后妈嫁过来成为家庭成员就自动有份获得补偿。但是后妈又不是二轮土地承包共有人,而后妈在原来村的土地还没有被收回,目前此案正在关注中。

7、基层调解仲裁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农村土地纠纷面广量大,错综复杂,需要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水平。目前,基层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方面还不够。因为不具备执法权,使得调解仲裁机构的地位很尴尬,调解仲裁的执行落实也有较大难度。

案例四:某区某村一户村民父女四人在二轮承包时分得了土地,后其中一女__某外嫁,户口迁出,在婆家村并未分得土地,后其父去世,村民小组决定收回土地。基层调解仲裁机构明确要求村民小组,不得收回其承包经营权。村民小组于是在实际耕种时故意破坏__某承包地的水系,导致土地无法正常耕种,目前,该案例已诉至法院,但执行多半还是问题,此案正在关注中。

1、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进一步增强社会性别意识。现有的法律对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规定较全面,但因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以及“妇从夫居”婚俗,一些条文显得有些滞后。建议借鉴广西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相关做法,针对前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土地权益问题,全省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农户承包合同登记实行夫妻双名制,夫妻各执一份,在转让、租赁土地时,要由双方签名才能生效,保障妇女在分居、离婚和丧偶情况土地承包权的安全。

2、政府要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监督制约力度。尊重村民自治权利要以法律为底线,建立对村规民约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和纠错机制。建议乡镇司法员列席村民代表大会,对制定村规民约进行指导。民政部门牵头成立由司法、妇联等部门组成的,针对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核的联合机构,并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村规民约的清理工作,对村规民约中侵害妇女、未成年人等群体合法权益的条款予以清除。如__某区某街道,在拆迁安置中规定,凡农村独女户,拆迁按照1.5倍面积给予鼓励性安置。有的农户因超生有三个儿子,但也只按照一个人的标准给予安置。此项规定充分体现了科学、合理的社会性别意识。由政府的监督制约,该区农村“男尊女卑”的现象大大改观。

3、要进一步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无论在村集体土地征用还是土地流转纠纷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是获得补偿款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一种主张以户籍为依据,一种

主张以居住地为依据。但是,这两种主张过于原则,特别是前述五类妇女群体,由于传统的“妇从夫居”习俗,使她们在征用和流转中的适用标准相对模糊,上述任何一种认定对她们都可能有失公允。建议相关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定。

4、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法制宣传。大力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国策意识,充分认识到保护妇女土地权益不是对妇女的施舍,而是责任和义务。广泛深入地做好《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广大农村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5、对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进行社会性别影响调研。当前,__正在__区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的试点工作。建议妇联与农委合作,就此开展社会性别影响调研,对确权工作可能对妇女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此次确权仍然是确到“农户”头上的,妇女依然不具有确权的主体资格,这对于以“妇从夫居”为婚俗、以男性为本位的农村来说,农村妇女的个体利益是否会再次埋没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甚至有部分农村妇女是否会永久地失去土地权益,是个值得关注、研究的问题。

美国法哲学家德沃金教授在《认真对待权利》中明确指出,对待每一个人的平等关怀和平等尊重,应当成为政府的首要政治道德责任。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尺度,需要从法律、政策、习俗、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变革,中国农村妇女尤其是前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土地权益才能真正得以保护。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12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关健。最近,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起了市级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为了切实弄清农村土地流转和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关系,永川区板桥镇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工作调查组从XX年4月5日至4月18日对全镇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 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截止今年3月底,该镇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村数12个,占总村数的100%,涉及的农户3003户,占总农户的26%,其中土地流出的农户2843户,占总农户的24.6%,土地流入的农户160户(另外,单位和外地业主来镇承包3起),占总农户的1.4%,土地流转面积3794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12%。

二、 土地流转的几种模式

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包、转让和入股。在总的农地流转面积中,转包、转让的比重最大,两者相加所占比重55.2%,入股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4.8%。

1、 干交钱粮型。一是鱼鸭工程建设,业主转包稻田,每年按600-800公斤稻谷/亩支付转出方或按照当年稻谷市场中等价支付现金;二是业主承包退耕还林地间隙种植苦蒿,每年按50元/亩支付租金。

2、 入股分红型。农户以退耕还林地入股,业主投入种苗、管护等资金,收益按比例分红。

三、 土地流转的特点

随着取消农业税,新一轮的农地流转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从无偿流转向有偿流转转变。过去种粮大户承包的粮田大都是免费的,个别还要转出户自己负责上交农业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效益农业的发展,土地承包费水涨船高,每亩水田年承包费高的已接近600元。二是土地流转全面扩展。不管是农业产业发展或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三是从农民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通过该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几年的不懈努力,搞好服务和鉴证,促进了土地流转。四是农地流转后的’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高效种养殖业。五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制定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效益农业的优惠政策,免收土地承包合同鉴证费用。

四、农村土地流转的效果

1、克服了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

在家庭经营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克服当前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走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之路。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权从千家万户农民手中集中连片,按效率原则重新安排使用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农民间的分工与专业化、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该镇农业特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以凉风垭等村为基础的鱼鸭工程基地。通过农户转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转土地1294亩,现全镇已形成池塘养殖面积5500亩,年出栏商品鸭400万只、产成鱼1700吨,鱼鸭总收入达7700万元,纯收入实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75元。如凉风垭村流转农户土地284亩,现已建成鱼鸭立体养殖面积800亩,其中尖山9社流转土地59户73亩,使土地不断向大户集中,现形成集中成片鱼鸭立体养殖面积150亩;同时,有3户农户到临近村社承包土地13亩,发展鱼鸭立体养殖,现共有养殖大户20余户,使该社成为全镇鱼鸭立体养殖的核心示范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承包收入明显增加,据调查分析,净种稻田一般中稻亩产500公斤,再生稻亩产100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脚冷浸田无再生稻),全年稻谷总收入600元左右,亩生产成本250元,纯收入350元左右;而农户间转让的土地年干收稻谷650-800斤/亩,亩平纯收入在450元以上。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农户通过规模经营同样增加了收入,如凉风垭村尖山9社的徐开红,XX年建有鱼鸭立体养殖面积12亩(其中转入土地7.5亩),年产成鱼4.5吨,出栏商品鸭3万只,鱼、鸭总收入47万元,除去承包费用3400元,再除去其它生产成本,年获纯利润7万元,全家3口人,人平纯收入实现23000元。又如大桥6社的候云刚,XX年底承包汪家岩村菜园4社24户稻田15.6亩发展鱼鸭养殖,预计今年可产成鱼4吨,出栏商品鸭1万只,获纯利2万元以上。 二是林业特色经济。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为了加强林地管护,充分发挥林地效益,我镇积极引进业主,流转林地2500亩:一是在柳溪村流转林地700余亩,发展花椒种植,现已基本见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转林地1000余亩,发展速生桉种植,现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岩村流转林地800亩,发展苦蒿种植,预计今年即可见效。通过林地流转,退耕农户不用投入种苗、肥料和管护费用,每年便可获得245元/亩的国家粮食补助费和管护费。同时可为业主务工获取收入,产品收获后并取得5:5—2.5:7.5不等的分红,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13

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制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因此,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动物检疫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随着《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动物检疫工作变得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但是,就目前来看,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被政府和人民群众重视,动物检疫工作在大中型城市中开展较好,而一些农村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检疫人员的不足以及素质不高。在大部分的乡镇地区,检疫人员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或者甚至就一个兽医人员,他们出了要担负大部分的动物检疫,防治,诊断,技术指导等工作外,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动物屠宰检疫的工作,其次他们的素质也并不是很高,这样就会造成屠宰检疫工作无法深入的进行下去,严重影响到了食品的安全。同时,大多数基层的检疫站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造成检疫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检疫队伍素质较低,检疫工作不能真正达到检出病害的目的。

2、检疫方式的落后。在农村或者山区地区,基本上就是靠一把刀,或者一个温度计,其他即使有用也不会带过去的,在实际的检疫工作中,检疫员只能用通过肉眼、感官对活畜禽进行检疫,无法进行常规检查,也没有化验室可以进行专业的检验。虽然部分的基层屠宰场也有置有专门的化验室,但很少开展化验工作,并且可以检测的项目也十分有限。这样只能检测出一般性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了检疫执法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动物检疫工作宣传不到位。动物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动物从销售到产品的过程中要经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等检疫步骤也很不理解,影响了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外,由于一些检疫人员大多不是专门的检疫人员且素质不高,一些地方存在只收钱不检疫的问题,影响了动物检疫的整体形象,使得农村基层检疫工作不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

4、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人员对于开展检疫工作的认识有偏差,片面的认为基层检疫工作的重点是免疫。动物检疫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中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关键所在。由于基层动物养殖的方式繁杂,既有规模化的养殖,又有农户散养,并且由于养殖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出栏时间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产地检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加大了产地检疫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的产地检疫工作多数是实行报检制度,但大部分养殖户法制意识不强,导致肉食品在出售时不报检;此外,由于一些动物的收购是采用商贩上门的方式,买卖双方私自成交,使得检疫人员难以掌握而又无法到户实施产地检疫;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影响了产地检疫的到位率。

5、基层的相关部门也存在重防疫、轻检疫的思想,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使得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很难发挥作用,使得基层动物检工作无法进行深入的开展,导致以检促防工作滞后。

二、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进建议

1、加强工作人员建设,提高检疫队伍素质。

2、加大硬件设施建设,配备必需的设备器材。

3、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去宣传动物检疫方面的知识和法律。

4、紧密部门配合,合力促进检疫工作。

5、以检促防,推动动物防疫工作。

6、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在屠宰检疫的环节,要将强监管,严格控制检疫质量关。同时,加强市场上肉店的监督管理,促使经营者凭证依法经营,并定点销售,改善卫生状况。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 篇14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展情况和成绩

我县民政部门在加大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同时,极积改善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住房条件,在抓住灾后倒房重建的有利时机,投入大量资金,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住房进行了维修、改造和重建。共投入210余万元,对165户散居五保对象的房屋进行维修,维修房屋313间。

1、部门配合,医疗救助有一定保证。为方便五保对象就医,乡镇政府、民政、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从20xx年始,民政部门筹集资金帮助五保供养对象缴纳新农合参合金,使之能享受到新农合补助政策。同时还为五保供养对象积极落实农村医疗救助,不足部分,各乡镇从财政自有经费中给予安排。

2、生产自助,创收提高供养水平。多数敬老院利用现有土地、池塘,种蔬菜,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即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提高了敬老院的供养水平。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保障停留在“补”的水平,距离“保”的要求尚远。农村五保绝大多数是年老多病和残疾人,每年医疗支出较常人多得多。虽然农村五保已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但只能报销住院费的70%。郎溪县五保看病门诊费报销比例在20%,日报销最高不超过10元。县里对五保看病门诊费用没有解决。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和财政部门在预算中安排部分医疗资金,但面对大病患者的个人高额费用和整个群体集中支出,绝大多数乡镇财力难以承受。部分五保供养对象,特别是散居对象,有病不敢去治,只能干熬,致使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治疗的,乡镇政府需要花钱请人护理和照料生活,增加乡镇支出,部分乡镇只能把欠医院的治疗费挂帐。

2、精神生活普遍贫乏。据了解,农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由于经济困难,农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没购买电视机、收音机,偶尔到邻居家看电视。从总体上看,农村散居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较单调和贫乏。

3、关爱意识和互助意识淡化。以前,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粮油、服装等实物多数由村民小组集体凑集,平时生病有亲朋或邻居照看,房屋损坏由集体维修。但近年来,农村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传统有所弱化,群众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淡化,对五保供养工作不关心不支持,有的甚至推诿扯皮,推卸责任,不管不问。

(0)
元安小编元安小编
上一篇 2024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